在汉语字典里,“抠”字有多种释义,其中形容“抠门”“绞尽脑汁”的意思所用最多。在陕北矿业公司,“抠”的标签,却蕴含着发展的智慧。
在煤炭行业面临供需矛盾和市场波动的双重压力下,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探索出一条以极致成本管控为核心的发展之道——“抠”到极致,就是无可替代的竞争力。
管理“抠”出生产力
——省小钱,更是谋长远
“材料+绩效考核”在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通防队是一项常态化运行的考核机制,如果由于班组成员个人原因造成材料、工器具损耗,就是丢失一把螺丝刀,也要纳入班组绩效考核,由班组来承担损失。
“省下的就是赚到的。”韩家湾煤炭公司通风维修队队长王钊在“省钱之道”上有着自己的“算盘”:“狠狠地‘缠住’厂家,将设备、仪器使用学懂弄通。一定要签订好协议,质保期再长一些,期间仪器出现故障时让厂家免费维修……”用“乙方”的思维做“甲方”这一理念在这里得以体现。
这样的管理在陕北矿业两对矿井已化风成俗,是践行陕煤集团“四种经营理念”最真实的写照。把理念转化为管理渗透到基层,看似省“小钱”,实则谋的是长远发展。
——质效双升的精打细算
“提煤质就是增效益”——在陕北矿业公司,这一思想已达成共识。
2025年上半年,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进行内部煤质化验1500余次工作,完成块煤市场调研25次。数据的背后是对煤质管理的高度重视。
“行情好只能增长一时,经营管理好才能穿越周期。”韩家湾煤炭公司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经理乔重让是这样认为的。韩家湾煤炭公司实行“班考核-日通报-周统计-月兑现”的精细化煤质管理体系,从细化工作流程、强化过程管控入手,坚持采掘工作面原煤与商品煤进行现场采样检测,根据化验结果确定煤质考核指标,实现了煤炭产量目标联动考核。混煤发热量较计划提高611大卡,洗小块发热量较计划提高103大卡。
精细化管理成效还体现在其他方面。韩家湾煤炭公司改进了214205辅运顺槽快掘设备安装工艺,将安装准备距离压缩160米,节省了13天工期,削减了2名胶带输送机岗位工,免除了7个倒车硐室的施工以及21套龙门的加工安装任务。同时,公司调整了4-2煤工作面顺槽巷高度,由2.9米降至2.8米,有效降低了掘进期间的割矸量。
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则加强岗位巡回检查和设备运行数据分析,强化生产组织协调,抓有效生产天数,全面实现生产运行“安、稳、长、满、优、环”的目标。
技术创新“抠”出新动能
近日,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综掘一队检修班班长王瑞肖成为了队上的“红人”,他自主研发的《掘锚一体机钻杆校正装置》让许多钻杆重获新生,从小改小革中实现降本增效。
在陕北矿业的成本管控体系中,技术创新扮演着关键角色。公司两对矿井均达到陕西省A类智能化煤矿建设水平,智能综采系统、智能快掘成套装备、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新同事”上岗,助力矿井安全、高效、绿色生产。
上半年,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完成了涵盖生产工艺优化、设备改造及智能化应用等多个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小改小革项目36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项,激发生产新动能。
依据实效性原则,韩家湾煤炭公司优化掘进工艺流程,改造带式输送机机头溜煤斗装置,增设独立矸石转运输送带及专用拉矸无轨胶轮车,实现煤矸“分道而行”;调试优化23项智能化子系统,推动智能化应用向好用、实用、管用转变,让投运的智能化项目真正用在了“刀刃”上。
资源“抠”出可持续
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陕北矿业公司给出了答案。
煤矸石如何有效处理是每个煤矿企业都面临的难题。近年来,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积极开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科研攻关,并严格控制井下工业固废的升井量,实现煤矸石产生量不高于矿井生产总量的10%。
韩家湾煤炭公司对煤矸石进行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符合规定的单位签订了矸石处置及利用合同,上半年累计处置煤矸石30余万吨。
“我们不仅将煤矸石进行合理利用,目前正在着手准备地面灌溉管网改造工程,改造完成后将平均减少自来水使用量2万m³/年。”韩家湾煤炭公司安全环保部薛小峰介绍。
陕北矿业公司一直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
1-6月份,韩家湾煤炭公司完成了223101采煤工作面裂缝回填、生态修复区进矿道路绿化、千亩碳汇林等多项工程,绿化面积达879亩。
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开展矿井污水处理厂零排放系统场地绿化、平安路道路修复、风井场地绿化补栽等工程实施,不断推进环境整治,形成“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可持续生态景观。
当“抠”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智慧、一种战略,“抠到极致就是竞争力”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陕北矿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强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