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设备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是提升发展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十年来,陕北矿业公司坚持科技引领,以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为抓手,加速设备迭代升级,推进了矿井装备提水平、创新驱动破瓶颈、智慧建设深扎根、少人则安促提升的高质量发展实践,助力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为提高生产效率,公司按照“技术最优、效率最高、用人最少”思路不断实施装备升级,创新推广使用了掘锚一体机、自移设备列车、低噪音局部通风机和变频调速等先进设备,为矿井“创新、创效、创优”创造了条件。
以安全生产为中心,加大“四新”推广。去年以来,公司在下属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韩家湾煤炭公司先后应用了3套掘锚一体机,该设备是集掘进、支护和运输为一体的成套装备,可以实现自动截割、自主定位定向、远程遥控、一键启停、人员接近保护等功能,且该装备还可同时完成顶锚、锚索、帮锚的永久支护,履带对底板破坏程度小,安全系数高,掘进工作时,无须频繁调机,有效减少了劳动人员数量。掘锚一体机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单进水平,单进水平由原来300米/月,提升至750米/月,切实将掘进提速的目标落到了实处。今年二季度,公司快掘进尺水平和综合单进水平同时达到陕西煤业《智能快速掘进系统建设应用专项活动》创水平最高档。
此外,全面推广应用了设备自移列车,减少了传统单轨吊的布设,设备操作方便简单,易于智能化控制,节约了人力,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中,韩家湾在实际应用时对自移列车进行了改进升级,使列车可实现Z字型转弯,该技术应用后,在工作面开采末期,可将列车移动至辅运顺槽,减少拆卸搬移强度及停产时间,以往开采到末期至少需停产3天左右进行列车的拆卸搬运,如今在生产的同时可同步将列车移至辅运顺槽,无需停产,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智慧为翼,打造更高标准的系统生态。新技术催生新业态,新业态带来新机遇。近年来,在陕煤集团、陕西煤业“智能矿井、智慧矿区、一流企业”建设领导下,公司在智能转型中,按照“系统智能化、智能系统化”建设思路,充分依托数字化技术,转变生产方式,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今年,为实现中级智能化矿井建设目标,公司重点专班推进20多项智能化项目。目前,公司井下在采综采工作面均实现了智能化开采,实现自动精准推溜、拉移支架、自动找直、规划割煤及一键启停,原来30多人生产班采煤,现在只用10个人即可正常生产。
同时,公司积极应用了无人机巡线、机器人巡检等智能化项目,目前井上下变电所及水泵房和地面压风机房全部实现了无人值守,主运皮带及配套设备实现了远程控制,矿井减少岗位工20余人,实现了科技保安。截至目前智能通风、主运输变频调速、智能选煤、智能供电等项目相继投入应用,矿井综管平台也逐步上线运行,全面实现了“设备自动控制、数据自动采集、岗位无人值守”的智能管控格局。
在推进智能矿井建设的过程中,公司十分重视“智能”与“绿色”的融合,在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措施,使两者相互补充,又相互促进,从而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整体的生产效率,以更低成本与更高效率交付更高质量的产品,最终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标。如在智能通风系统中,采取变频调速,可根据实际风量调整电机的转速,实现节能减排等等,综合能耗较同期下降3%。
以管理为基、特色为柱,推进设备一流迈上新征程。在设备选型管理方面,为提高采掘设备及其主要部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减少设备及部件的储备量,2021年,公司根据下属煤矿煤层赋存特征、开采布局规划和开采设备需要和使用情况特征制定了《采掘设备统一选型规范》,对下属煤矿采掘设备选型配套和合理调配使用进行总体化、统一化和规范化布局,全面减少了备品备件数量和设备闲置数量,充分发挥和利用了设备使用效能,有效降低了管理和生产成本。
2022年,公司推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项目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以设备管理为主线,改变传统的设备管理侧重于设备维修阶段的情况,将设备的“一生”从规划、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护、维修、租赁调拨、再制造直至报废整个过程有机联系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该系统还具备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功能,实现对大型关键设备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并通过对设备的智能传感改造,打造主要设备预测性维护和精密诊断能力,保障主要设备运行始终处于可控、在控的状态,为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
截至目前,韩家湾矿已开设545个与系统应用相关人员账号,覆盖机电物资管理部、企业管理部、财务资产部、机电运转队、机电维修队等部门区队,并配置流程、权限,基本满足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所涉及业务的管理协同需求。建立1271条设备台账信息,制定10条预防性维护策略,生成567条预防性维护任务,缺陷管理、润滑管理及设备点巡检等应用均满足使用条件。
“再造一个新陕北矿业”的号角已吹响,击鼓又催征,陕北矿业广大干部职工将以“装备一流”建设为基点,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驰而不息,支撑企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征程。(陈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