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公司举办新闻宣传培训班。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座谈研讨+新闻采风”多元模式展开,助力学员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四力”,既是一次赋能充电的“及时雨”,也是一场冲刺四季度的“动员令”,旨在以宣传之力凝聚共识,营造“大干快上、决胜全年”的攻坚氛围。
为集中展示培训成果、推动学用转化,公司微信公众号、网站将自即日起陆续推出参训学员在新闻采风过程中撰写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源于一线、扎根实践,是学员们以笔为媒、以镜头为眼,记录公司发展、讲述奋斗故事的生动体现。敬请广大职工关注、品读,共同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为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凝聚更强合力、营造更浓氛围!
举办职工技术技能比武及岗位“双述”大赛;建成集技术培训、科研创新于一体的“实训基地”……今年以来,韩家湾煤炭公司持续打出育才、用才、聚才“组合拳”,铺就成长成才“快车道”,让技能人才这一“关键变量”持续转化为驱动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从理论到实操:职工“提素”有妙招
“检修电气设备前首先要确认工具是否完好,绝缘是否符合规定,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停电、验电……”近日,在该公司洗煤厂学习室,电工王鑫禹自信地向同事们讲述自己的岗位职责及电气检修操作要领。
一年前,这名“00后”电工在电气设备方面还是“门外汉”。而现在,他对电气设备的诊断、检修及维护越来越熟悉了。一路走来,王鑫禹感触颇深。
“在校期间,从书本学到的知识,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当真正面对工作实践时,显然有些吃力。”在谈及刚参加工作时面对的困境,王鑫禹如是说。
这种职业困境并不仅仅发生在王鑫禹身上,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从抓培训到促提升,采用“线上+线下”“理论教学+现场实践”的方式激活育才一池春水。
公司选聘职业素养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技术能手开展技术讲堂,现场讲解理论知识,手把手教技术、传本领,让职工更快熟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行为。
同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平台的作用,通过实践操作、VR智能培训、导师带徒等方式,真正让职工学有所获,切实提升专业技能人才的素质和水平。

从岗位到赛场:技能展示促成长
在该公司9月份举办的职工技术技能大赛上,康德德、赵航、杨永强等8名参赛选手分别摘得各自参赛项目桂冠。他们坦言,好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公司搭建的竞赛平台。
“我们在竞赛平台上参加岗位练兵、技能竞赛,在与其他选手切磋的过程中发现和改进自身的不足,专业知识和实操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杨永强说。
该公司以组织职工参加各层级技能竞赛为契机,搭建竞赛擂台,确定重点参赛工种,通过“理论精讲+实操特训+双述打磨”专项培训,达到以赛代练、以赛促学的目的。
此外,该公司积极举办岗位“双述”大赛,参赛选手紧密结合工作实际,从岗位职责定位、工作标准流程等维度展开规范的阐述与实操演示,为全员树立起“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行动标杆,实现职工安全意识与操作技能“双提升”。
从岗位到赛场,该公司先后培养出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8名、技术能手7名,陕西省技术能手2名,陕煤集团劳模(工匠)4名;先后荣获省赛、国赛奖项近30余项。

从创新到匠心:增添干事“动力源”
5项创新项目荣登陕西省企业“三新三小”创新竞赛榜单;取得专利授权27项;《矿井5G+电动无轨胶轮车无人驾驶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今年以来,一项项创新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创新成果都是由广大职工的智慧凝聚而成。该公司综掘队副队长冯兵兵是公认的创新能手。这些年,在公司的精心培养下,由他独立完成的多个创新项目不仅解决了许多生产瓶颈难题,还有效提高了安全系数。
在该公司,像冯兵兵这样的年轻人还有很多。为全面激发职工智慧和潜能,该公司以霍军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为阵地,常态化开展项目攻关、技术革新、创新探索等活动,使其成为创新成果及人才培养的“孵化室”。
一批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各种成长通道走上了技术、管理岗位,并用心发挥导师匠心作用,通过结对帮带,使更多年轻职工在工作岗位上大放异彩,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艾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