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公司新闻
新闻采风 | 陕北矿业:技能才是“金饭碗”
发布时间:2025-10-17     作者:杨博宇    浏览量:148    分享到:

编者按

近日,公司举办新闻宣传培训班。本次培训以“理论授课+座谈研讨+新闻采风”多元模式展开,助力学员在学思践悟中锤炼“四力”,既是一次赋能充电的“及时雨”,也是一场冲刺四季度的“动员令”,旨在以宣传之力凝聚共识,营造“大干快上、决胜全年”的攻坚氛围。

为集中展示培训成果、推动学用转化,公司微信公众号、网站将自即日起陆续推出参训学员在新闻采风过程中撰写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源于一线、扎根实践,是学员们以笔为媒、以镜头为眼,记录公司发展、讲述奋斗故事的生动体现。敬请广大职工关注、品读,共同感受文字背后的温度与力量,为决胜全年目标任务凝聚更强合力、营造更浓氛围!


近期,在“恩硕杯”“江煤杯”“瑞得杯”2025年全国煤炭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陕北矿业公司选派8名选手凭借出色发挥,全部摘金夺银,载誉而归。

“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奔着夺冠去的!”获得一等奖的郝众杰接受采访时,激动地摩挲着证书,久久不放,“得益于公司对技能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视,这碗技能‘饭’吃的真香!”

1_副本.jpg

这碗“饭”如何“取材”

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下,行业面临数智化转型加速、安全环保要求趋严、降本增效压力增大等多重挑战。培育更多智能与技能兼备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成为陕北矿业公司应对挑战最有力的支撑。

如何培育?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修订出台了《关于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等10余项素质提升制度办法。同时,进一步规范薪酬和津补贴管理,强化全员绩效考核,让技能人才的付出与回报成正比。

在此基础上,公司通过实施“首席制”“金银牌制”等长效选聘机制,助力真正有能力、有技术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获得与自身技能相匹配的荣誉和待遇。去年以来,公司“首席制”岗位差异化薪酬水平提高15%,“金银牌制”岗位差异化薪酬水平提高26%,技能人才浮动绩效占工资总额比重超过50%。

目前,越来越多职工,特别是青年职工充分认识到学技能、提素质、强本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端起了技能成才这碗“饭”。

22_副本.jpg

这碗“饭”如何“配菜”

这碗“饭”,理论是米,打底固本;实践是“菜”,提效赋能,二者搭配才能让技能人才实现“吃饱又吃好”,具备更扎实的综合能力。

为此,陕北矿业公司每年分专业、工种,量身定制全员培训计划,并定期开展“管理创新与安全领导力提升”“专业技术岗位储备人才”等培训,系统强化全员的理论素养。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并定期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为技能人才搭建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圆梦舞台”。

通过“培训+实践”一系列举措,陕北矿业公司培育出不少技术“精兵”。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了17名“煤炭行业技能大师”、9名“煤炭行业技术能手”、2名“陕西省技术能手”,并打造了4个“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工作室”。

“精兵”们也毫不“吝啬”,扛起了“传帮带”的担子,为专业技术延长了“生命力”。陕西省技术能手张猛、国赛一等奖获得者贺东东等技术“后浪”,就是煤炭行业技能大师陈民忠的“亲徒弟”。

33_副本.png

这碗“饭”如何“飘香”

“强转型、促升级,数智建设稳中向新。”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智能化建设水平达到陕西省A类等级,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哪些要求?陕北矿业公司今年获评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的姚胜卿思索片刻,给出答案:“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何把“适应能力”放在第一位?“一些职工最初感到忧虑,认为智能化装备和人工智能的替代会让一部分技术人才失业,这是片面的理解。”

在姚胜卿看来,智能化替代的只是一些重复性劳动,“我们需要主动学习,开展技术攻关,创造出更多符合矿井实际需求的创新成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他的话,如同为技能人才注入了“强心剂”。在智能化浪潮席卷的当下,陕北矿业公司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打造了以“两横八纵一平台”为主体架构的智慧矿区。更在软件层面下功夫,通过定期组织智能化系统培训、智能化上机考试等,帮助技能人才快速掌握新技能、新知识。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驭势者独步天下。”陕北矿业公司洞观大势,主动求变,技能人才队伍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上越走越稳,这碗技能“饭”也越吃越香。(杨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