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文苑撷英
杨博宇——《一场画卷中的旅行》
发布时间:2025-04-14     作者:杨博宇    浏览量:322    分享到:

这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那天我晚上突发奇想,随机买了一张机票,最终目的地显示是广西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20元人民币背景原取景地,舟在碧波人游画中……很早就耳闻桂林的美景,但一直没有成行,恰巧有了这次机会。

带着对未知的好奇和对美景的向往,我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旅程。飞机缓缓降落,透过舷窗,可以清楚看到连绵不绝的山峦和蜿蜒曲折的漓江。那一刻,仿佛已经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走出机场,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湿润中带着一丝甜意,让人精神为之一振。我有个大胆的猜测:平时吸烟的人,如果置身于这样的天然氧吧之中,恐怕也会忘记吸烟,只想深深地呼吸,享受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出租车司机热情地向我介绍桂林的风土人情,他说,这里的山水不仅养眼,更养心,让人来了就不想走。我环顾四周,发现街道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整个城市都被绿色包围,与我生活的能源工业城市截然不同。这样的环境,确实容易让人忘却烦恼,沉醉其中。

“来二两米粉。”放下行李,来到一家当地人常去的桂林米粉小店,看着老板熟练地添加各种调料,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吃上一口,米粉细腻滑爽,汤汁鲜美,果然名不虚传。吃着米粉,听着周围人们的谈笑声,我仿佛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日常,感受着它的温暖与美好。

吃罢米粉,来到小学课本里的象鼻山。傍晚的象鼻山披着薄雾,像一位垂首汲水的老者,两岸山影次第亮起灯火,漓江的波光里漾着千家万户的倒影。作为在黄土高原长大的北方人,我不禁感叹这里的山不是山,是浮在云端的青玉簪;这里的水不是水,是泼在人间的一砚松烟墨。

第二天一大早坐上去阳朔的游船,同船的一位老者笑我连着半小时都举着手机拍漓江风景:“你们北方没有这样的山吧?”我望着九马画山岩壁上跳动的光斑说:“我们那里的山如果比作沉默的战士,那这里的山则是含笑的诗人。”

午后到达兴坪古镇,木窗棂间垂下的三角梅红得惊心。老茶铺里飘来油茶香,老板娘将炒米、花生、葱花撒进青瓷碗,浇上浓茶的动作如行云流水。“北方来的?尝尝我们这的‘打油茶’,比你们奶茶还够劲!”她话音未落,辛辣的姜味已冲上鼻腔。捧着茶碗的手微微发抖,恍惚看见故乡早餐摊上蒸腾的羊杂碎热气,两种暖意隔着千山万水在喉头相拥。

租一辆电动车,沿着遇龙河骑行。喀斯特峰林在云影中忽近忽远,像宣纸上未干的水墨,稍不留神就会晕染成新的形状。微风拂面,带着河水的清凉与泥土的芬芳,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思绪变得轻盈而自由。稻田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偶尔几声虫鸣,打破了宁静,却又添了几分生机。

在遇龙河的陪伴下,我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力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路,才能收获满满的感动与成长。25岁花期的我们或许如这眼前的风景,变幻莫测,却又充满了无尽的可能。

行至阳朔县城,飘来桂花甜香。卖灯草的婆婆说这是千年古桂,“比你们北方银杏活得久得多哩。”的确,北方的秋总是裹着沙尘匆匆而过,哪容得慢悠悠酿一季桂香。

站在桂树下仰望,才发觉那些被沙尘裹挟着赶路的时光,在千年桂树前不过是一粒扬起的尘埃。它见过匆忙赶路的旅人,见过在年轮里刻下誓言又遗忘的情侣……但老桂树习惯把年岁化作细密的花蕊,让每个俯身拾香的人,都能触到岁月沉淀的肌理。

这个时代我们习惯用奔跑的姿势丈量人生,可那些被错过的黄昏与晨曦,那些未曾发酵的期许与情愫,是否都化作北方卷地的风沙?老桂树在漓江畔站成永恒,或许是想告诉奔走的游人:真正的生命不是沙漏里坠落的碎屑,而是将时光窖藏成香的过程,就像桂花至少要经历三百次日升月落,才能把月光酿成蜜。(杨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