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撷英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文苑撷英
高榕泽——《陕北榆林的初春》
发布时间:2025-03-24     作者:高榕泽    浏览量:196    分享到:

榆林的初春,总是带着几分粗犷与不羁。当三月的暖阳尚未完全驱散冬日的严寒,一阵阵大风便如期而至,携带着黄沙,在这片辽阔的黄土地上肆意地呼啸奔腾。

这几天,榆林的风刮得格外凶猛。天空不再是湛蓝如洗,而是被一层灰黄色的沙雾笼罩,阳光穿透沙尘,变得柔和而黯淡。远处的高楼大厦,犹如被披上了一层轻纱,轮廓在朦胧中若隐若现,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幽远。行走在街道上,黄沙如细雨般扑面而来,令人眼睛酸涩难当,鼻腔与口中皆弥漫着沙土的独特涩味。人们不得不戴上口罩、围巾,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艰难地在风中前行。街边卖羊杂碎的小贩在铁锅上罩着纱网,腾起的热气里都带着沙土特有的腥咸。

陕北的初春就是这样,没有江南的温婉细腻,也没有中原的和煦温暖。这里的春天,似乎总是要先经历一场风沙的洗礼,才能迎来真正的生机。然而,尽管风沙肆虐,但大地已经在悄然间发生了变化,在那些看似干枯的荒草丛中,已经有星星点点的嫩绿开始萌发。它们顽强地从土里钻出来,顶着风沙,努力地向着阳光生长。这些小草,或许在其他地方并不起眼,但在陕北的初春,它们却是生命的象征,是希望的火种。

陕北榆林的初春,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当暮色染红无定河畔的烽燧,三弦琴声便从窑洞前的场院飘来。头扎白羊肚手巾的老汉清了清嗓子,信天游的调子冲破沙幕:“三十里明沙二十里水,五十里的路上我来看妹妹你……”腰鼓队的后生们踩着《风搅雪》的鼓点腾跃,红绸带在沙尘中翻飞如龙。妇女们捧着剪纸花样相互比试,那些“抓髻娃娃”和“鹿头花”的纹样里,藏着千年来与风沙共舞的生存智慧。

陕北的初春,是风沙与希望交织的季节。这里没有江南春日那般春花烂漫的绚丽,却有着黄土地上顽强生命力的坚韧;没有江南那般和风细雨的温柔,却有着直面风沙的豪迈与不屈。陕北的春天,是陕北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心灵书写的壮丽诗篇,是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独有的魅力所在。(高榕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