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风采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首页 >> 职工风采
榜样力量 | 李治千:躬耕煤海写担当
发布时间:2025-03-20     作者:崔国飞    浏览量:244    分享到:

编者按

近年来,陕北矿业公司不断加大典型培养选树力度,为广大职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榜样力量”专栏,集中展示这些典型的风采,希望公司广大职工认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查找差距不足,努力对标看齐,聚力开创“凝聚合力、激发活力、改革创新、突围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008年,21岁的李治千带着梦想和憧憬踏入了孙家岔龙华矿业公司的大门。那一年,对于他来说,是人生旅程的新起点。从综采工作面的辅助工做起,他像一颗种子一样,在这片煤海里生根发芽。

222.jpg

“那时的我,对未来充满了无限憧憬,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下井时那种既兴奋又紧张的感觉。”李治千回忆道。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李治千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出色的表现,逐渐从一名普通的辅助工成长为班组长、副队长,直至独当一面的区队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每次遇到难题,我都告诉自己不能放弃,因为我是党员,必须起到带头作用。”李治千说。2019年,公司引进了液压双臂锚杆车这一新型支护设备。“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这是个新鲜玩意儿,不太敢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就能找到一条新路。”李治千说。

他躬身力行,多次给技术骨干开会,一起翻阅资料,共同研究液压原理和结构。在他的带动下,大家逐渐熟悉了新设备的操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0年,矿井首套智能化快速掘进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后配套系统的限制,工作面的日进尺仅为20米左右。“快掘不如综掘”“白瞎了几千万设备”一些员工开始质疑。巨大的压力全都集中到了李治千身上。面对困境,李治千没有气馁。他组织党员骨干成立攻关小组,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查阅大量资料,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召开论证会讨论解决方案,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使用“两套桥式转载机”的方案,解决了快掘工作面机尾不够用的问题。这一创新方案不仅提高了支护效率,还将日进尺提高至60米以上,极大地提升了掘进速度。

333.jpg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不竭动力。李治千深知这一点,他积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带领团队完成了多项科技创新。

“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的积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总会有收获的那一天”李治千说。

至今,他已完成了40余项科技创新和小改小革项目,其中不少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比如,他带领开发的智能通风系统,有效解决了井下通风不畅的问题,大大改善了作业环境;而他提出的“矿井水循环利用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水资源,还减少了环境污染。

正如唐代诗人王维所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李治千在煤矿这片“幽篁”中耕耘,虽然远离繁华,但却在这份平凡中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绽放出了非凡的光彩,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崔国飞)